小编为你精选了6篇《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但愿能对你的工作学习会带来帮助。
★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第1篇)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我们党要立足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高度。总书记系统阐述了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深刻阐明了党史学习教育的重点内容和工作要求,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等重大问题。
一百年来,历史雄辩地告诉我们: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为一名党员,我认为:
一是学习党史,要从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从党的百年艰辛历程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力量,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传承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传承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坚定崇高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学习党史,要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进一步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更好地为贯彻和落实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加快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是学习党史,要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劳动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四是学习党史,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要宣传英模的成长史,挖掘英模思想闪光点,讲好英模的平凡事,用人民英雄的光辉形象、伟大精神、可贵品质,激励后人继承他们的遗志和品质,将共产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第2篇)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我不陌生,但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学习,我确实不深入。过去所了解的党史,既不系统也不深入。近日通过参加市局党委组织的党史夜读班,通过个人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等著作的学习,我对党史有了新的认识、新的感悟。
要在学习党史中“铸警魂”。公安机关是政治机关,第一属性是政治属性,对党忠诚是人民警察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我们要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学党史中弘扬光荣传统,发扬优良作风;在学党史中借鉴先进经验,增强责任担当;在学史中深刻把握“从警为什么、处警靠什么、强警赢什么”的使命责任。
要在学习党史中“得民心”。“人民警察”,“人民”在前,“警察”在后。人民警察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服务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通过担当实干、履职尽责,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在近期的全国“两会”安保维稳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合成作战机制作用,坚持每日会商研判,通过“情指勤舆”一体化行动,有效维护了全市治安大局稳定。在今后工作中,我们仍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把“小事情”当作“大事情”来看,把“小漏洞”当“大隐患”来防,慎始慎终慎微慎初,同有关部门合力,画好中卫安全稳定“同心圆”。
要在学习党史中“强体魄”。情指中心是公安工作的“第一道防线”,接处警是公安执法的第一环节。我们要从学习党史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始终坚持夯实公安队伍对党忠诚的信仰之“基”,提高执法素质之“能”,固化先进经验之“长”,以适应时代发展之“变”。在具体工作中,要不断提高个人的主动学习自觉性,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队伍管理能力,增强忧患意识和斗争本领,方能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信任,不负“警察”荣光。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惟有更加坚定信仰信念信心,接续苦干实干巧干,切实用心用力用情,以优异成绩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第3篇)读党史读书心得分享会上的发言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民主同盟建盟80周年,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2周年。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和民盟中央丁仲礼主席学习党史的号召,民盟新郑总支为每位盟员购买了中国共产党简史和中国民主同盟史两本书,号召广大盟员学党史明盟志,坚定多党合作制度的自信心,激发广大盟员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形成奋进新时代的强大合力。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这十六字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首先提出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它规定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基本态度。 “互相监督“体现的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法律地位上的平等。“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则指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合作的过程中,要以诚相待,开诚布公,患难同当,荣誉共享,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贯彻这一方针,对于正确认识各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有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前和“两会”上对民主党派提出了“四新”“三好”的要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多党合作要有新气象、思想共识要有新提高、履职尽责要有新作为、参政党要有新面貌”“民主党派要做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的要求,为新时代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提供了重要指导。
2021年2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
民盟中央主席丁仲礼在民盟中央十二届十四次中常会上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民盟成立80周年之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温多党合作辉煌历程,对于教育广大盟员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学习盟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相贯通,教育全盟同志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民盟自觉的选择、 ……此处隐藏2593个字……放事业中万死不辞;无数的青年革命先烈以“牺牲我一个、换取万家福”之担当为国家发展披荆斩棘、杀身成仁,在中国的发展伟业中奋不顾身。今天,我们从三个永州青年革命先烈的故事中来感悟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永州,感悟青春的力量和追求。
第一位,愿为革命“效马革裹尸之精神”的唐克。唐克出生于零陵县(今永州市冷水滩区)蔡家埠阳甸村,21岁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3岁以北伐军第八军第十二团和第三十六军第六团政治指战员的身份参加了北伐。北伐前,他把自己的行军床、衣服等物件与一封家信一并寄回老家,信里附上一张照片,照片上写着:“吾人当效马革裹尸之精神,以身殉国,革命无成誓不还!”表示愿为革命奋战牺牲。北伐中,身先士卒、勇敢顽强,连克强敌,是北伐的一员虎将。大革命失败后,趁着治疗腿上毒瘤的机会,在原零陵县一带开展地下工作,后在李达的支持下,组织一批农运骨干,仅用两支手枪、几把大刀和自制土炮,乘敌不备,一举缴获河西蔡市团防局的16支步枪,震慑了当时的反革命势力,遭到了他们的凶恶反扑。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唐克等革命者辗战到桂林一带继续革命工作,离开家乡前,他对家人说:“目前革命虽然处于低潮,但高潮一定会到来的,共产党一定能扭转乾坤……”。革命的坚定信念和拯救民族于危难的决心驱使他面对挫折和磨难选择勇往直前,1930年唐克参加了广西的龙州起义,并在由邓小平任总政委的红八军担任政治学校的大队长。在当年的龙州反围剿战斗中贡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牺牲时年仅27岁。“死有重如泰山”,唐克为民族解放事业而牺牲,为党的光辉伟业而牺牲,尽管生命短暂,但如夏花般的灿烂。
第二位,中共党史上“坐狱最早最苦的同志”李启汉。李启汉出生于永州江华的码市朝阳村。21岁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参加了湖南的爱国学生运动;1920年在上海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为最早的团员之一,不久参加上海共产党发起的小组,并受命发动和组织工人运动,是我党最早期的党员之一。1921年10月,他领导上海烟厂1万多名工人罢工并取得胜利,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罢工取得胜利最早的一次。1922年到1924年,李启汉多次组织工人罢工,先后三次入狱,在狱中矢志不渝、英勇顽强,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坚定志向和坚强的斗争精神。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他虽在狱中,仍被选为中央委员。1925年,李启汉但任了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同年他被选举为中华全国总工会执委会执委兼组织部长。铁肩担道义,他全身心的投入工人运动中,在省港大罢工等反帝反封建运动中,始终以坚定的革命者成为其中的重要领导人。1927年4月15日,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阴云中,李启汉被广州国民党右派逮捕,面对敌人严刑拷打,他宁死不屈,遭敌人杀害,牺牲时年仅29岁。李启汉短暂的一生都在为革命奋斗,都在为这个国家的强盛而奔波。他的生命的长度很短,但宽度很长,在他的影响下,家里的几位亲人都踏上了革命的道路;在他的感召下,无数的革命青年踏上了救国图存的征途,驱赶历史的阴霾,迎来光明的新中国。邓中夏曾感叹道:“坐狱最早最苦的同志,要以李启汉同志为第一人”。能为革命做牢,我想李启汉是光荣的;能为光明入狱,我想李启汉是骄傲的,正如他与妹妹的临别之言所说:“你要记住,哥哥是为什么而生的,为什么而死的!”生为真理,死为光明,死得其所。李启汉昙花一现的生命之花,焕发了恒久弥香的精神力量。
第三位,“头可断,而共产党籍不可牺牲!”的蒋先云。蒋先云出生在永州新田县大坪塘乡。五四运动时,是湘南地区的学生运动领袖。1921年,经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与刘少奇、李立三领导了著名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成为工人运动领袖。1924年,年轻的蒋先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后又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创造了黄埔军校史上一项“后无来者”的奇迹,是大名鼎鼎的“黄埔三杰”之首。蒋先云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参加两次东征陈炯明、平定广东商团叛乱、平定杨希闵、刘震寰叛乱的战役,逐渐成为当时国共两党的风云人物。当时,逐渐看清蒋介石狼子野心的蒋先云,第一个当着蒋介石的面公开表示“头可断,血可流,共产党籍不可丢”,革命理想永不背弃。1927年初,蒋介石反企图高官厚禄引诱蒋先云,但他不为所动,前去武汉任湖北省总工会工人纠察总队队长,倡议成立黄埔学生反蒋委员会。同年5月武汉国民政府决定继续北伐,他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11军26师77团团长兼党代表,率部北上河南,在攻打临颍城的激战中,他率领一营、三营冲在最前面,左足中弹,跨上战马再冲;再受重伤人马俱仆,又换上战马奋起再冲。最后,弹片炸断皮带,穿入腹腔,蒋先云壮烈牺牲,年仅25岁。当年,中共中央《向导》周报曾这样悼念他:“他的死不但足以表示无产阶级之战士能勇敢忠诚的为革命而牺牲,而且使一般革命党人都应以他为模仿。”郭沫若也曾说过:“先云战死了,但他的精神是从此不死的。我觉得我们有时间性的文章,不足于纪念超时间性的烈士,足以纪念烈士的,只有他自己生前的行动,生前的誓言。”蒋先云的誓言是什么,在他创办的“心社”宗旨中就做了明确:“牺牲个人利益、图谋群众幸福、结合真纯同志、谋社会实际改进”。蒋先云流星般的一生,划过历史长空的是永恒的精神火焰、不灭的精神火花。
蒋先云25岁、唐克27岁、李启汉29岁,他们的生命定格在了人生中最灿烂的时光,而他们是千千万万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牺牲的青年英烈的缩影和代表。谁不爱惜自己的宝贵生命、谁不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谁不向往繁花似锦的生活。今天,对于长在红旗下、身在幸福里的我们可能很难体会,年纪轻轻,锦绣前程,但他们选择了为真理而奉献青春的生命,为光明而牺牲自己火热的躯体。是什么力量驱使这些青年先烈视死如归、前赴后继、安难乐死?我想离不开信仰和信念。信仰是精神火炬,是理想之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政治追求是铸牢共产党人钢铁般意志的强大精神之基;信念是实践基石,是奋斗之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担当责任是筑就共产党人飞蛾扑火般精神的强大道德之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蒋先云、唐克、李启汉......,过去的一大批的青年共产党人以“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勇气和“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豪气挽救民族于危难,拯救国家于危机,以自己的牺牲换来了今天中国的强盛和光明。今天的我们 怎么做?诚如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我们的人民正在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是啊,生命的灿烂当在昂然的春天,人生的绽放应在活力的春季。我辈正逢时,奋斗正当季,以我们的青春奋斗强我中华、壮我中国,告慰死难的烈士:“这盛世,正如您所愿!”。
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6篇《百年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范文,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相关内容的范本。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景宏文秘网 www.gzhs114.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