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幼儿教师挫折心理的调查研究报告(精选多篇)

时间:2025-04-22 08:20:32
幼儿教师挫折心理的调查研究报告(精选多篇)[此文共15477字]

第一篇:关于幼儿教师挫折心理的调查报告

1、前言

如今,人们生活在一个资讯发达、变革急剧的时代,社会竞争加剧,生活压力加大,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再加上我国的独生子女的政策和早期教育思想的深入人心,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思想直接表现为精挑细选幼儿园,帮助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幼儿园教师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因此而增加,她们能否接受挑战、战胜挫折,不仅影响到其自身的身心健康,也会影响幼儿的发展和成长。因此,了解幼儿教师对不同挫折事件的挫折感受和应对情况,提高其耐挫力,培养其合理应对方式,就成为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对300名在职幼儿园教师作了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受挫折的程度及其原因,借以找出规律,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和措施,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高抗挫折力。

2、研究方法

2.1研究的对象

整个广州市省级园和未达标园的比例很少,而市级园占的比例最大,我们按这样的比例对省级园54人、市级园218人、未达标园33人,共315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00份,回收率95.2%。

2.2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法、辅以访谈法收集资料,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主要的统计手段有描述统计、交互分析、c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2.3研究的工具

研究工具为自编问卷,问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教师的挫折感受,10个项目;(2)教师的积极心态,10个项目;(3)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4)了解挫折的可能来源——健康、工作、生活、学习四个方面的情况,2个项目。

3、结果与分析

3.1幼儿园教师构成分析

从教师结构基本情况一览表(略)可以得知,幼儿园教师队伍具有年青化、高学历化的特点,幼儿园教师的气质多为胆汁质和多血质外向型68%,活泼开朗、急躁、直率、热情、反应迅速、喜欢与别人交往,这同幼儿教育工作特点是一致的。接受调查的幼儿教师都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其中大专学历占43.0%,本科以上的学历有3.3%。这说明幼儿园教师的文化水平有明显提高的趋势,也体现了大教育观和继续教育所发挥的作用。

3.2幼儿园教师挫折感受大小程度及其差异分析

97%的幼儿园教师曾经感受过不同程度的挫折,只有3%的教师从来没有感受过挫折。曾经感受过非常大的、较大的、大的程度挫折的教师有48.7%,几乎占了一半人。这说明教师的挫折感受程度普遍较高,应当引起社会、幼儿园管理者、教师本人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为较深的挫折体验,会带来消极的情绪反应。如忿怒、焦虑等。当然适度的焦虑可以增进工作和思考的效率,但若焦虑水平过高,会使工作效率降低。此外,人们应对挫折的行为方式也可能是不适当的,如:攻击、幼稚不成熟的行为、刻板性的反应、用非现实的幻想方式应付挫折、情绪性的压抑等,这些行为,对个体的内心容易产生严重伤害,久而久之形成不正常的心理适应。

将教师挫折感受的程度与教师的年龄、职务、政治面貌、单位级别和文化程度进行交互分析,并对交互分析的结果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差异都不显著,但从交互分析的结果可得到如下趋势:教师的年龄越小,挫折感受相对越大,随着年龄的增长挫折感受的程度有递减的趋势;普通教师比园长挫折感受强烈,班主任比副班主任挫折感受强烈;团员比园长、群众挫折感受强烈;省级园的教师比市级园和未达标园的教师挫折感受强烈。

3.3幼儿园教师十年来所受挫折量的变化及其差异分析

教师比十年前所受的挫折多许多、多一些、一样多,三者合计占了70%,反映了近十年来幼儿园教师所受挫折处于增长趋势。这可能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的客观现实有关。

与十年前比,不同年龄的教师,所受挫折量的变化差异显著;不同政治面貌和单位级别的教师,所受挫折量的变化差异非常显著。具体地说,有更多的年轻教师(18——30岁)认为自己比十年前所受的挫折多(51%),其他年龄段趋于相同;与党员和群众相比,更多的团员教师认为自己所受的挫折多了(53.8%);单位级别越高,感受到挫折增多的教师越多(省级园教师比例为49%)。

幼儿园教师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教师的年龄、职务、政治面貌、单位级别及文化程度上都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可以看到大部分教师认为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内在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有43.3%的教师认为主要是个人内在因素造成挫折,即由于自身的能力不足及其他条件的限制无法顺利达到目标。这体现了教师的思想境界,当遇到挫折的时候,能从自身找差距、找原因。另有32.7%的教师认为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导致挫折的发生,即由于社会或文化环境中的某些风俗习惯、法律、宗教、政治、道德观念、人际关系等因素,使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和抑制,使自己不能如其所愿而造成挫折。对个别教师的访谈表明,内在因素造成的挫折,主要是指自己制定的目标,由于自身能力的问题而不能达到造成了挫折;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挫折,主要是指挫折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是外界给予的。来自于健康、工作、生活和学习四个方面的挫折,由多到少依次是:工作、生活、学习、健康;由大到小依次是:工作、健康、生活、学习。可见,工作方面的挫折已成为教师挫折的主要来源,也是最大的挫折,生活方面的挫折排第二多,但对个体影响第二大的是来自健康方面的挫折。

根据卡方检验,幼儿园教师挫折来源的排列不存在政治面貌、单位级别和职务上的显著差异,但在年龄和文化程度上差异显著,其中,认为来自工作方面的挫折最多的年轻和年老教师明显多于31——40岁的教师;反映其在工作方面所受到的挫折较大和较多的中专学历的教师明显多于大专学历的教师。

被调查的幼儿园教师中,有96.7%的人积极心态得分在25-39分之间,属于中等水平。进一步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教师积极心态得分在年龄、职务、政治面貌、单位级别和文化程度上都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教师的积极心态普遍较好,这可能与教师职业的特征有关,即工作压力虽然大,但相对比较稳定,下岗和失业的机率较低。

但还可以看出,教师积极心态的高低与教师类别仍然有一定的关系:职务高的教师比职务低的教师积极心态要高一点;单位级别高的教师比单位级别相对低的教师积极心态要高一些;中共党员教师的积极心态要比其他人高,这体现了中共党员的先进性;但团员的积极水平低于群众,提醒管理者要重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调动团员的积极性,提高年轻团员积极心态水平和追求理想的愿望。

4、结论与建议措施

4.1、结论

由以上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4.1.1幼儿园教师的挫折感受普遍较高,普通教师比园长挫折感受强烈,班主任比副班主任挫折感受强烈;团员比园长、群众挫折感受强烈;省级园的教师比市级园和未达标园的教师挫折感受强烈。

< ……此处隐藏11739个字……ouse k,monk ma. an epidem iologic study ofbehaviourcharacteristics in childen. am j public health,1998,48:1134-1144.

[16]mcgee r.behaviour problems in a population of seven-year-old childern prevalence,stability and types of disorders. j child psychia,1984,25(2):251-259.

[17]shusta sr.successful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am j psychother,1999,53(3):377-391.

[18]clayton ic, richard jc,edwards cj. selective attention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j abnorm psychol,1999,108(1):171-175

[19]basso mr,bornstein ra,carona f, et al. depression accounts for exec-utive function deficits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neuropsychiatry,neuropsychology, behavioral neurology,2014,4(4):241-245.

[20]morrison preacademic screening for leaming and behaviour problems.j am acad child adol psychiat,1989,28(1):101-108.

第五篇:注重幼儿挫折心理的培养

注重幼儿挫折心理的培养

在我们多年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家长送幼儿入园,幼儿哭闹着不肯上幼儿园,家长便不断地抱怨:“这孩子怎么不愿上幼儿园呢?是不是谁欺侮他了?还是老师批评他了??”针对幼儿哭闹,不愿入园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不过是孩子在幼儿园里遇到了一些令他们不高兴的事,例如:与同伴发生矛盾、不愿午睡,向别人借卷笔刀遭到拒绝,老师批评他了??。还有的是因为家长没有满足他们买玩具、买衣服等要求。于是,孩子便使出了他(她)们的刹手锏—哭闹不止。家长们便义无反顾地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与教师交涉,排除孩子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孰不知这样的顺从和妥协,只会使孩子的心理毫无承受能力,形成软弱、消极、霸道的性格,一旦脱离了大人的庇护,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他们心理上的弱点就会暴露出来。

这对他们来说将贻害终生,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些事情就足以证明,我的一位同事,他有一个儿子从小就勤奋好学、乖巧懂事,一直是在周围人的夸奖中长大的。一直到考上大学,分配工作都是一帆风顺。后来他得了乙肝,女朋友与他分手了,从此他郁郁寡欢,精神萎靡不振最终导致精神分裂。五十多岁的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看病。正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他才(请收藏好范文 网:WWW.)会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丧失了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今天,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我认为首先应该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要培养幼儿的挫折心理。让他们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用一种自信、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物。古罗马哲学家辛尼加早讲了“火以炼金,逆境磨炼人”逆境才能造就英雄,而顺境却埋没豪杰。

培养幼儿挫折心理的关键在于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使他们懂得顺从和娇惯只会害了孩子,帮助他们克服见不得孩子吃苦的心理。为家长教

育提供心理学知识,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才能按规律办事,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活泼、迅速地成长。

培养幼儿的挫折心理可以运用以下方法:

一、说服法。

通过细致入微的说服教育,可使幼儿明白事理,增强其坚持或抑制某种行为的自觉性。说服法常常是借助一定的材料进行的。例如:小英雄《龙梅和玉荣》的故事就可以使幼儿明白:为什么要克服困难?怎样做才能克服困难在口头说服时,切记简单粗暴。幼儿年龄小,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都相当有限,因此,时常会表现出与最终目的的相反行为。为此,老师应耐心地进行细致入微的说服和解释,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增强其坚持良好行为或抑制不良行为的自觉性。这样才能奏效。

二、锻炼法

通过各种实际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方法,称其为锻炼法,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身体锻炼中,力所能及的劳动中培养幼儿的挫折心理国外这方面的教育很值得我们借鉴。法国幼儿园在大雨天要孩子们撑伞、穿套鞋到雨中行走,以锻炼在雨天的活动能力,日本人主张幼儿穿的衣服要少于成人,甚至在很冷的天让幼儿穿一条短裤到阳光下活动,进行裸体锻炼等等。从三岁起,幼儿就有一种成长、自立的冲动和需要,这阶段的幼儿能帮成人整理床铺、收拾饭桌、刷牙、自己洗脸。四五岁的幼儿能把房间和桌面摆弄整齐;六岁的幼儿可以用吸尘器除尘、施地、扫地等等。

三、激发法。

(一)提出要求。对幼儿提出适当和必要的要求有利于幼儿意志的发展。

(二)奖励和惩罚;奖励的作用是巨大的,它可以使人恢复信心和力量去克服障碍,取得成功。但奖励不可滥用。只有合适的奖励才会起到激

励作用;惩罚是对个人行为进行否定性评价,目的是强迫一个人抵制有害诱因和克服不良习惯。如:惩罚幼儿违反纪律,是帮助他抑制错误和不良的行为。惩罚应慎用。惩罚只有在引起一个人较强的不愉快、羞愧和后悔的感觉以及改过的愿望时才会有效。惩罚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

(三)监督

监督对幼儿新的努力来说具有巨大的鼓舞作用。经常性的监督可以防止幼儿言行脱节,帮助和提醒他们积极地去实现行动的目标。

培养幼儿的挫折心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我们的教育者和家长们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锻炼其独立人格,为孩子日后的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们应付挫折的能力,是做父母的有远见、爱孩子的表现。挫折反映在人身上是一种体验,叫挫折感,它是指当一个人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产生沮丧、失意或紧张的情绪反应。面对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有的人会退缩,有的人则勇往直前。这种差异与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知识经验和心理准备有很大关系。家长在对待幼儿挫折教育的问题上,首先要意识到幼儿期是体个性形成的关键期,有意识地让孩子品尝一些生活的磨难,让孩子懂得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学会在挫折中接受教育,这对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独立意识、应付困难的勇气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幼儿教师挫折心理的调查研究报告(精选多篇)[此文共1547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景宏文秘网 www.gzhs114.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