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

搭石教学设计

时间:2025-03-23 08:22:08
搭石教学设计[此文共14834字]

《搭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

感染、熏陶。

3、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手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搭石。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手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一、 课文导入

1、同学们请看,这是作者刘章爷爷的故乡,那里有连绵起伏的群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每每回忆起故乡,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故乡的搭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21课《搭石》。

(板书:搭石)

2、看到这个题目,听到这个陌生的名字,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1)什么是搭石?

(2)为什么需要搭石?

(3)怎么搭石?

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不好的词语或句子就多读几遍,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课文读通顺。

2、出示生词

间隔联结猛涨相背而行(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谴责懒惰俗语平衡

山洪暴发脱鞋挽裤理所当然

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图片理解:山洪暴发、清波漾漾

容易写错的生字:“暴”下面不是“水”;“序”里面不是“矛”

三、课文学习

1、现在你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你找的很准确!)

(1)(出示少了搭石特点的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石头,在小溪里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你有没有发现它和文中的句子有什么不同?

(2)那漏了这些词句行吗?

预设一:平整方正是写搭石的样子——外形特点,不能删

预设二:有二尺左右的间隔写清了搭石间的距离——摆放搭石不是随随便便的,是动了脑筋的,是为乡亲们行走方便而搭的

预设三:横着摆上一排是写它摆的方式——如果我左一块右一块摆可以吗

(3)读一读,读出搭石的特点。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是怎么过小溪的呢?

出示: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1)“挽”是什么意思?(卷起)

(2)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收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走亲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一句话啊,来来去去就必须——

(3)这样的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了什么?(辛苦、麻烦、不便)

(4)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呢?

(5)那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可见搭石是多么重要啊!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四、课文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研读,可以发现,作者考虑到了读者的心理,在第1自然段就基本解答了我们的问题。作者还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五、作业布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手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一、复习旧知

二、课文学习

1、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方便、美、)

2、你们说的都不错,和刘章爷爷的心是想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板书:一道风景)

3、你觉得搭石这处风景美在哪儿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4、老师看到很多语句上都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1)“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直到满意了才离去。”

①上了点年岁的人,这么急着赶路,肯定有什么急事,大家想想可能会是什么急事呢? ②你们说的这些事都有可能发生,尽管事情紧急,但是,一旦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人们是怎么做的呢?

③原来家乡人心里想的是别人啊!(有感情地朗读)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善良)(板书:善良美)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

②这还有几个词语,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③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④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分为两大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搭石上)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后面的——(速度渐快)前面的——后面

的——(速度再渐快)前面的——后面的——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⑤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是不是有人指挥啊?对,其实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板书:协调有序)

⑥体会的好。你们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绰”是生字,它在字典里有三种意思,出示:

a、宽;不狭窄

b、宽裕、富裕

c、形容姿态柔美

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还有一个词语叫“绰绰有余”,“绰”又是什么意思呢?(很宽裕,用不完)

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呢?想一想。

(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听你这么一 ……此处隐藏12202个字……须——(脱鞋绾裤)

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让你体会到了什么?(生谈体会)

(4)回读体会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所以,——(生齐读)

2、引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搭石,普普通通的石头而已,可作者为什么偏偏为它写文章呢?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句写出答案。

(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块去走走搭石吧。(出示: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并思考从这段话体会到了什么美。(生默读、圈划)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1、老人调整搭石。

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勤劳)

采访:

记者:现在我就找一位上了点年岁的人问问.。(指一名学生发问)

记者:现在你就是那位上了点年岁的人,请问您今年多大岁数?

记者:那我得叫您一声大叔了,大叔长得可真年轻。大叔,我想问问您,您这

么急匆匆地赶路,一定是有什么急事吧?

记者:我刚才看您已经过去了,怎么又回来了?

记者:我还发现您搭好石头后又在上面踏了好几个来回,您这是——

谁来读一读,赞美一下这位可敬的老人。(那位演老人的同学评价)。

搭石连同这善良的老人一同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一行人“走”石图。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体会“走石图”的美。

你们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协调有序)

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呢?(生可字面上理解,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就有一些句子说这词的意思)

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们合作着读一读。(师生合作读,先指一组读,再全班合作读)

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2)还有什么词让你感受到了画面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指生说)你是怎么知道的?(指生说)那么请你把这两个词美美地读出来。(指名读)读进画里去,让人身临其境。

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新的小诗:

(出示:每当 后面的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么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谁来读?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指生读)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3)刘章爷爷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生齐读)

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生再次融情朗读)

(4)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

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是家乡的(指板书)——(一道风景)

3、面对面“让”石图

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美?(指生读)

那我们就来演一演这两位走搭石的人吧。(找两名同学上台前表演)

正是乡亲们互相谦让的美好情感,让这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4、背老人“过”石图

那么“年轻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生读。

哪个词让你感到了美?(伏)同学们来表演一下这个动作。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为什么?

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

是啊,也许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也曾这样背老人过河;等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他也会被年轻人背过河。因为,他们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生可能回答:尊敬老人)

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4、搭石虽然还是那块普普通通的石块,但是它默默无闻,任人走,人任踏,不仅仅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接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人任踏,它们连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连接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

请同学们饱含赞美之情一起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________,_______总要_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出示: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假如遇到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发挥你们的想像,说说你心中的假如吧。

这真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

六、总结。

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头。

或:

五、拓展延伸,寻找美。

1、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你现在对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我们的心灵在平凡的搭石这一事物中感受到了什么?(美)也在乡亲们平平常常的小事中感受到了(美)。我想问问同学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有没有像搭石这样普通的事?你发现了吗?)

2、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生自由说)

六、总结

美是一把雨中的小伞;美是一句风中的问候;美是一个关怀的眼神;美是一片温暖的阳光??

让我们将真善美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因我们而充满爱。

(课件播放《爱的奉献》,在温情的音乐声中结束全课。)

除小编你为整理的以上范文外,系统还推荐以下相关范本:

搭石教学设计简介

搭石教学设计(打印)

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 文档 (2)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21《搭石》教学设计

《搭石教学设计[此文共1483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景宏文秘网 www.gzhs114.com 版权所有